【转载】目的都不在语言本身
观察下来大部分人理想中的吴语,平翘舌是可以忽略的,但是尖团一直有人提倡。因为普通话有翘舌音,而尖团合流了。保留翘舌会缩小吴语和普通话的区别,而保留尖音则可以拉开差距。有些人甚至变本加厉,反说翘舌音是北方话后来传染给吴语的,本来就不应该存在。而事实是翘舌音在吴语始终存在,直到上个世纪才泯灭(在苏州上海等几个主要的吴语代表点里),至今评弹还有翘舌音,因为评弹发音大体停留在上个世纪中期以前的阶段。
另外南边的衢州话、温岭话和太湖地区的常熟话和无锡老派都仍有保留翘舌音。如果真是为了保存传统,那么自应当恢复翘舌音,可以一些人却选择性无视,听任翘舌音流失殆尽毫不措意。而对于同样处于合并消亡过程中的尖团音却锱铢必较唯恐或失,这么有区别地对待传统目的到底是什么,很清爽的。
再举个例子,南方现在一些人唱昆曲,对于咸山摄(古代收-n/-m尾的字,也就是曲韵里的干寒、欢桓、天田、监咸、纤廉几个韵部)喜欢把最后韵尾的-n/-m吃掉,添发成梯,丹发成呆,般发成法语peu,把昆曲唱成评弹一样。要晓得苏州话里面-m尾并入-n尾是在明代,当时吴中曲家已经在指导当地人怎么区分-m和-n了,说明明代苏州话起码还有个-n。这个-n在清代后期逐渐含混,变成一个鼻化色彩,类似绍兴人讲话鼻头老是嗡嗡响的声音(越剧过去叫绍兴戏,越剧是不会唱“梯上掉下个林妹妹”的)。最晚到民国时期,这个鼻化也消失了,才变成今天的格局。
现在评弹固然是没有这套发音了,但那是评弹定型晚造成的,本来就没必要复古。昆曲唱了几百年的东西,成文的规范都摆在那里,何必去跟着时代乱变呢。那么为什么有的人明明会发dan、tiam(或者退而求其次发成tian)、bon,却偏把鼻尾砍掉发成呆、梯、peu呢?因为发成dan、tian、bon他们就觉得和北方话没区别了,就是北昆了,就不够江南味道了。
哦,对了,bon还有扬州话之嫌哟,更加念不出口了。
但问题是,苏州这几个音本来就跟北方话一样的,既没有不正宗也不会味道不足,照着去念就好了。那么还要特为摆出一副发不来咬不准的样子,惺惺作态,到底为点啥呢。
要标榜传统就要还传统以本来面目,而不是裹挟传统另谋所图。要另立乾坤请找别的办法,在传统这里,你捞多少就让你还多少。
==================
作为一个北方官话区群众,最烦的就是一群对语言学什么都不懂的人整天脑残般的叫嚣灭掉普通话.这样的人和那些只会用目田门翻墙用gplus用twitter用nico的那群墙外[你妹的敏感词]丝有什么区别
先把广韵208韵全给背熟了再说吧
另外南边的衢州话、温岭话和太湖地区的常熟话和无锡老派都仍有保留翘舌音。如果真是为了保存传统,那么自应当恢复翘舌音,可以一些人却选择性无视,听任翘舌音流失殆尽毫不措意。而对于同样处于合并消亡过程中的尖团音却锱铢必较唯恐或失,这么有区别地对待传统目的到底是什么,很清爽的。
再举个例子,南方现在一些人唱昆曲,对于咸山摄(古代收-n/-m尾的字,也就是曲韵里的干寒、欢桓、天田、监咸、纤廉几个韵部)喜欢把最后韵尾的-n/-m吃掉,添发成梯,丹发成呆,般发成法语peu,把昆曲唱成评弹一样。要晓得苏州话里面-m尾并入-n尾是在明代,当时吴中曲家已经在指导当地人怎么区分-m和-n了,说明明代苏州话起码还有个-n。这个-n在清代后期逐渐含混,变成一个鼻化色彩,类似绍兴人讲话鼻头老是嗡嗡响的声音(越剧过去叫绍兴戏,越剧是不会唱“梯上掉下个林妹妹”的)。最晚到民国时期,这个鼻化也消失了,才变成今天的格局。
现在评弹固然是没有这套发音了,但那是评弹定型晚造成的,本来就没必要复古。昆曲唱了几百年的东西,成文的规范都摆在那里,何必去跟着时代乱变呢。那么为什么有的人明明会发dan、tiam(或者退而求其次发成tian)、bon,却偏把鼻尾砍掉发成呆、梯、peu呢?因为发成dan、tian、bon他们就觉得和北方话没区别了,就是北昆了,就不够江南味道了。
哦,对了,bon还有扬州话之嫌哟,更加念不出口了。
但问题是,苏州这几个音本来就跟北方话一样的,既没有不正宗也不会味道不足,照着去念就好了。那么还要特为摆出一副发不来咬不准的样子,惺惺作态,到底为点啥呢。
要标榜传统就要还传统以本来面目,而不是裹挟传统另谋所图。要另立乾坤请找别的办法,在传统这里,你捞多少就让你还多少。
==================
作为一个北方官话区群众,最烦的就是一群对语言学什么都不懂的人整天脑残般的叫嚣灭掉普通话.这样的人和那些只会用目田门翻墙用gplus用twitter用nico的那群墙外[你妹的敏感词]丝有什么区别
先把广韵208韵全给背熟了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