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罗素论中西文化》第一篇:东方人和西方人的幸福观念1.西方文明中普遍认为变化趋向于好,是为进步。2.中国文明建立于儒家学说之上,而孔子不相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进步的。(罗素认为此十分荒谬)故,孔子志在维持社会于一个最高的水平,而非创造新的成功。3.罗素认为孔子学说与基督教伦理学不同,偏于实用,本质与欧洲18世纪“绅士”精神类似。孔子学说,不强迫人去做有悖于自然及自然感情的事,执其两端,取乎中庸。与之相对,老子奉行一切以善感化。故道教之存续,多于未受过多教育之人其中。而孔说,则可用于减缓社会矛盾,巩固社会秩序。4.资本主义国家:强有力的道德就是以奋斗获取物质上的成功。其余则是软弱和愚不可及的。中国:非不得已不采取斗争手段。称羡之物为学问,文雅及礼节。而中国古代的所谓学问,仅包含中国古典及其公认的注释的绝对无批评的研究。结论:中国重享乐,西方重权力。5.大多数中国现代人(1920s)仍保留着中庸、谦让和敦厚的气质。罗素怀疑其在西方和日本的影响下是否能存续。6.罗素认为,一,中国人不称赞活动性,除非情况逼迫。二,不认为道德就是要抑制自己的冲动和干涉别人的冲动。基督教的原罪观念深入人心,大家都认为人性本恶,这使得人人开始干涉他人自由,使人成为伪君子。而中国的道德准则深入人心,人们默认实行。7.没有原罪概念的干扰之下,东方人通常把自己的不同意见诉诸证据。而西方人则不敢在争执中稍有让步,因为让步即表示参与了对方的罪恶活动。因此在争执上,中国是温和的。谦让使得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比西方人缺少残酷性。而唯一的缺点则是——它不能帮助中国对抗穷兵黩武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