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got password?
cc_liang_cn
  1. 做陌生人的生意——移动社交(转自ifanr)

    做陌生人的生意——移动社交 faytoday 于 2011-4-5,10:49 Comments (2) 归类于:业界趋势/Trend, 前缀分类, 观点 标签: app, Facebook, foursquare, SNS. [img src="http://www.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1/04/SNS-480x341.jpg" width="480" height="341"] 不管 Color 最后是如何收场,我们已经从很多渠道听到人们的对于移动互联网沫化的担忧。创新公司在这个时间点上不约而同地动起了新一代社交网络的念头。也许是去年某地的一期杂志封面,也可能是某一部冲击奥斯卡的电影让天才们对于这个市场趋之若鹜——他们想做陌生人的生意。(让社交无时不刻地进行,无所不在的进行) 我不是一个悲观主意者,我相信这个市场的潜力,但缺乏立足点的创新值得我们反思,陌生人的生意应该怎么做? LBS是一个大前提 LBS (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的兴起要从 Foursquare 说起。这个自曝地点的应用在 Twitter上传播很快,由其创造的 Check-in 概念迅速蔓延到各个国家。“切客”一族兴趣盎然地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签到留念,这种行为的目的性如何商用,如何盈利,也许尚不清晰。但任何一个营销人都清楚,那些数据的稀有性。于是建立在此种行为之上的应用,成为了本文开始所述的那些天才们竞相探险的领域。 两个疑问 Check-in 的意义何在?积分?名分?实体奖励? 我的时间轴里,曾出现过一批 LBS 用户,一段时期里,我有想过屏蔽这些没有用的信息。很快我发现自己不用动手,他们就消失了。如果对于用户,这个应用没有产生好处,那么他就会遗弃。 我不敢说 Check-in是没有意义的,但至少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他就住在无意义的旁边。 第二个疑问在于——分享照片真的是一个好起点吗? 一个照片分享 app 热了之后就出现了很多将 LBS 和照片分享结合的应用。我不觉得照片是一个打开话匣子的好开始。首先,对于发起者而言他必须弄张不错的照片上来,然后呢,对于接受者而言,他必须判断相片的内容再加以回复。 除非我真的对自己拍的相片满意,否则我是不肯那出来丢人现眼的。 陌生人的生意应该从破冰开始 这是我想说的重点:破冰。 [img src="http://www.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1/04/nature_other_icebreaker_007264_-480x360.jpg" width="480" height="360"] 只有建立了简易的交流机制,甚至为尚未到来的谈论准备好话题,才能让用户克服对未知的恐惧,尽情地享受和陌生人交往的乐趣。 时间/地点/人物 一次对话的发生无非关系到以上三点。我认为破冰的关键所在就是利用以上三个要素制造话题。如果话题是自然,自发,自动产生的,那么用户的门槛就会低很多,他只要决定是否参与即可。 时间:这个时间对吗? 在某些特殊的时间,人们会突发无聊,比如候机室。 如果有一个应用专门针对候机室里等候班机的乘客,只有在机场范围内才能登陆。你可以和全世界候机的朋友大串联,也可以只参与所在机场的交流。大家的话题自然会关注到:你的班机是否晚点,或者你坐的是那个航班等。 接下去会发生什么呢?也许是找一个健谈的旅伴。 地点:这个地点对吗? 某些特定场合也能催生出特别关系。 比如足球场,限定在某个球场范围才能打开的程序,确保参与者处于同个区域。你是AC米兰的球迷吗,今天他们的表现不错,是不是大家约定好来一个特殊口号呢?或者为今天的胜利去酒馆干一杯? 人物:这个人物对吗? 有些时候,我们愿意向特定的人群报告自己当前的位置。这个时候破冰也许不是重点,但如何识别身份决定了接下来的交流是否安全。比如限定于同学或者小圈子的服务。大家虽然不在一起学习或者共事了,但通过分享位置信息,还是可以抓到天涯海角的朋友们。比如男同志和女同志,她们需要一个经过认证的小圈子保障交流方便的同时确保身份的私密安全。这样的特殊需求可能意味着更高的利润。 移动社交的趋势不可逆转,你我都会从中收益或者受害。 问题是,对于这类面向陌生人的生意,创新者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2. 一幼儿园的小破孩躲在厕所里吸烟,被老师抓到,老师问他为什么吸烟,他低下头,深沉的回答:祖国未统一,心情很郁闷!猜猜老师回一句神马?
  3. 这里有点冷清啊!!
  4. 又是清明节!父亲愿你在远方幸福!
  5. Eavesdrop:iOS 平台上的私人电台,分享你的音乐(转自ifanr)

    Eavesdrop:iOS 平台上的私人电台,分享你的音乐 张恒 于 2011-3-29,07:05 Comments (15) 归类于:Apple/iOS, 前缀分类, 应用 标签: Apple&iOS, eavesdrop, ios. [img src="http://www.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1/03/ed_promo.png" width="480" height="360"] 回想二十年前,朋友们都带着磁带随身听,或许用过翻录的方式交换音乐。 回想十年前,朋友们都带着 CD 随身听,或许用过刻录的方式交换音乐。 回想五年前,朋友们都带着 MP3 随身听,或许用过拷贝的方式交换音乐。 而如今已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如何分享音乐?抛掉烦人的电缆,用 WiFi 和蓝牙吧——构建一个属于你的私人电台,你需要的是一部 iOS 设备和一个名为 Eavesdrop 的程序。 Eavesdrop 使用起来非常简单,当你打开它时,你的手机(或 iPod Touch)就变成了一个结点。附近的手机如果也安装了这款软件,就能用 WiFi 或蓝牙跟你建立链接。然后你点击一首存储好的音乐,那么两部手机上就能同时听到它了——私人电台就此诞生。 [img src="http://www.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1/03/photo-1.jpg" width="480" height="358"] 听上去似乎很简单?当然,Eavesdrop 的优点用两三句话就能说明白。首先是音质,这是最大的优点之一,听众们听到的是高品质的立体声。其次是收藏,如果对方播放的音乐正合你胃口,可以把它收藏下来。当然,点击正在收听的音乐标题,可以直接跳转到 iTunes 商店购买,非常方便。 它未来会朝社会化方向发展吗?是个不错的主意。想象一下你可以连接到互联网的无数个节点,随意进入或退出一个私人电台。给电台打分,或是在 Facebook 上嘲笑某个“不专业的 DJ”。如果有一天它取代了 podcast ,也千万别感到奇怪,移动互联网就是应该这么玩。 正如 Eavesdrop 的口号:Enjoy Music Together! via macstories
  6. 2:46 地震书:来自 twitter 的慈善力量(转自ifanr)

    2:46 地震书:来自 twitter 的慈善力量 EchoKou 于 2011-3-30,07:33 Comments (3) 归类于:范行乐事/event 标签: quakebook, Twitter, 地震. [img src="http://publishingperspectives.com/wp-content/uploads/2011/03/quakebook-195x300.png" width="195" height="300"] 一本讲述 3 月 11 日日本北部地震的电子书:《2:46 震后:日本大地震的故事(2:46: Aftershocks: Stories from the Japan Earthquake)》很快就会发布。全书 3 万字,目前已全部完成。书中内容来自 twitter 上一些个人帐号发布的和日本地震相关的内容,所有通过售书募得的款项将直接捐赠给日本红十字会。 2:46 是 3 月 11 日 9.0 级地震发生的时间。这本书从产生概念到完成仅用了一周半,是社交网络协作力量的又一次体现。在震后交通、手机信号中断的一段时间里,社交网络成了重要的通信工具,超过 200 位日本人和居住在日本的非日裔人士通过社交网络,以文字和图片的方式呈现了他们当时的经历。 虽然这些内容是《2:46 地震书》的主要组成部分,但这本书的编辑和设计工作则由一群活跃在 twitter 上的博客作者、作家和设计师协同完成。 这书的点子最先由在日本居住了 4 年的英裔博客作者 our man in abiko(@outmaninabiko) 提出并发起。3 月18 日,他发了一条推,号召大家协作完成这本书。他拒绝透露真实姓名,说自己不想成为这次项目中特别站出来的那一个,这样会破坏整个项目的协作属性。他说,“我无法从医学上帮助人们,但我了解写作和编辑,所以在想能否整理一些东西为慈善募款”。 后来项目获得了 twitter 官方 twitter 帐号的关注,也获得了小野洋子(@yokoono) 的转发。现在用 #quakebook 搜索,能看到所有相关的内容。科幻作家 William Gibson 为这本书写了名为“窗(Window)”的序言。 现在该书的组织方正在和亚马逊日本商谈电子出版,希望几天后能通过亚马逊销售。 下面是由组织方提供的部分内容: 地震发生的时候我正和5岁大的双胞胎孩子在一家小诊所排队就诊。电视刚刚插播了地震的消息,突然整栋建筑开始剧烈摇晃,我怕楼倒下来,带着孩子们从诊所跑出来逃到人行道上。 老年人,眼睛不好的病人和他们的理疗医师从紧急出口迅速跑出来,电梯停了,病人必须依靠年轻的医护人员。 震动持续不断,人行道上人们挤在一起,晃的太厉害了,差不多每个人都趴在地上。我儿子害怕地抓住了旁边的一棵树。街道上的信号灯和电线拼命摇晃,虽然只有几分钟时间,但感觉过了很久。 Masumi Nabekawa Chiba,Abiko 我不知道从哪儿写起……地震过去了十天,我父母的房子在距离福岛核电站 40 公里以内的地方。他们被告知要呆在室内。我其实岁的母亲拒绝去避难所,坚持呆在家里。虽然政府好像已经忘了她,她还镇定得不得了。 他们不指望政府救他们,不过已经下定决定带在这儿奋战到底。 Yuki Watanabe 东京 (老家在福岛县) 我和妻子既担心又害怕,不过后来收到了好消息:我岳父母的照片。照片是我妻子的高中同学拍的,他冒险从东京开车到老家仙台。照片上爸妈泪中带笑,开心而安全。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照片了。 Christopher Maurer 美国,伊利诺斯,芝加哥 地震书的官方网站在此。
  7. Google — 加不如减(转自ifanr)

    Google — 加不如减 宁剑 于 2011-4-1,09:55 Comments (52) 归类于:Google/Android, 心得体会/Tips 标签: Google.Google 的最新社会化尝试 +1 昨天闪亮登场,我的帐号对 Google 来说似乎属于二等公民行列,即便主动参与了试验计划,到现在仍然没有见到 +1 按钮。 抛却这小小的怨念不说,对于 Google 的这个产品,我实在是有一种想要扶额叹息的冲动。Google 不缺钱,不缺人力,不缺技术,不缺材料,但在社会化上,真的是很缺心眼。 [img src="http://www.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1/04/google-plus-one-01.jpg" width="480" height="262"] 无论是不温不火的 Buzz,出师未捷身先死的 Wave,亦或是不断添加社会化元素的 Maps,Google 从没有用好过自己的资本,社交化尝试上显得拙劣无比,毫无创意。 拿 Maps 最近的更新来说,看到 Check-in 流行了,Maps 开始 Check-in,问题街旁、4sq 这些,Check-in 就是核心跟立足点,围绕着地理数据进行了大量的产品开发。而 Maps 的核心是什么?让用户 Check-in 地址跟自己的位置吗?Check-in 以后有什么用处?没有商家活动,没有勋章系统,没有头衔争夺,Google 根本就没搞清楚大家为什么去 Check-in,这样的功能,谁会去用? 这次的 +1 同样是心血来潮的跟风之作,在搜索结果上让大家 Like?非常抱歉,创意是有,意义是完全欠奉。 应用的流程不自然: 每次进入 Google 搜索,我们是要查询问题,获得答案对不对?那么在搜索得到列表之后,问题并没有得到解答,总要一个一个点击进去,然后才能知道这个结果是否合乎心意。 [img src="http://www.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1/04/google-plus-1-search-results-screenshot-1.jpg" width="480" height="88"] 这里就有麻烦了,既然在搜索结果里已经找到答案了,又何必跳回结果列表点击那个 +1 按钮?当然,网站本身可以添加 +1 按钮在页面上,但那需要时间,普及程度也要看 +1 的效果而言,在当前根本看不到好处的情况下,我很怀疑网站的积极性。 归根结底,这个流程不自然,搜索结果列表无法告知单个内容的质量,而进入单个内容以后,页面却已经跳转了,+1 按钮的位置,显得非常尴尬。 应用的根基不存在: Facebook 的 Like 是非常成功的设计,它很有价值。Facebook 本身是个虚拟化的社会,个人言行对于形象的影响也许没有现实生活那么大,但仍然是存在的。这使得 Like 本身拥有一定的反馈功能,在 Like 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一个存在着的用户,以及他们潜在的、对朋友圈真实的影响力。 [img src="http://www.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1/04/Facebook-Like-Button-Goes-Physical-2-500x334.jpg" width="480" height="320"] 反观 +1,Google 没有一个像样的社交网络,黏性不足,与现实联系极其浅薄,Buzz 这样的东西有多少影响力?大家都心知肚明。而这样的状况,放在 +1 上,更是糟糕透顶,在缺乏互动与基本信息的情况下,+1 的数字仅仅是数字,对于现实生活而言,它的影响力无从评估。显示 Google connections 的 +1 信息?告诉我,你上次看某人的 Google profile 是哪年? 应用的对象不合适: Facebook 的 Like ,针对的是与用户相关的内容。这些东西本身是经过用户筛选的,无论是朋友也好,网页内容也好,被 Like 了,那肯定是被某些人认可了。也就是说,它没有什么相关性,自然也没有多少 Like 错了的可能,至少对某些人来说,它会有价值。 下面我们来看搜索里面的 +1,纯粹由算法生成的结果,相关性本来就不完善,举个例子,我想搜索“汽车电池”,结果是这样的: [img src="http://www.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1/04/Voila_Capture54.png" width="480" height="245"] 这三条适合吗?不适合,因为实际上我是想要查买电池的地方,但选错了关键字。但是对于搜索“汽车电池保养”,“更换汽车电池”,“电动汽车”的人来说,这三条各有意义,也许它们有大量的 +1。这里问题就出现了,这是对我没有价值的内容,但它们有大量的 +1,就这个搜索而言,+1 的数目没有任何用处。 也就是说,搜索本身受到太多因素的制约,无论是相关度,关键词选择,甚至于用户受到的教育本身都会限制 +1 的作用。 而最致命的问题也就是这里,单条内容牵扯到太多的关键字,对于很多搜索来说,实际上 +1 完全没有参考价值。 应用的数字没有意义: 为什么 Facebook 会不断有人去统计 Like 的次数?因为它有意义,它代表着用户的认知,这些次数的背后,是活跃着的 Facebook 用户,而这些人,要么关注着被 Like 的对象,要么已经阅读并且认可被 Like 的对象。 +1 呢?由于上一条我所说的搜索的局限性以及搜索次数那巨大的数字,任何有实际内容的条目,都可能因为不同方向的搜索而获得大量的 +1 数字(假如真有人用的话)。 第一条 + 65533,第二条 + 53333,第三条 + 512000,这样的结果,对用户来说,有一毛钱的价值吗? 加不如减: 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现在是 Google 在 SNS 领域最后的机会,它还有巨大的潜力,尤其是手握大量现实数据。这两年 SNS 走向现实,将是 Google 制造第二个 Facebook 的绝佳机会。 [img src="http://www.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1/04/fork_target_google_facebook-thumb-550xauto-19917.jpg" width="480" height="349"]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 Google 要放弃现在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产品理念,不要妄图用一个产品包打天下。加法,在你弄不清楚具体状况之前,远远不如减法,缩小产品针对范围,提升单个产品的体验,不要试图把一切都集成到某一个应用上来。 既然想要做 Like,为什么不把它跟现实的商家结合起来,为什么不把它跟 Latitude,跟 Review,跟 Check-in 结合起来? 放弃用 Maps 或者搜索统一天下的想法吧,要想做 SNS,就独立出来,精简不需要的功能,好好改进用户体验。我仅仅想要 Check-in,为什么需要开 Maps,等几秒,搜索到当前的位置,然后按两次按钮,下滑 N 个选项,等待开启 Latitude,最后选一堆不知所云的东西? Google,换换脑子,做减法去吧!
  8. eBay 平台 iPad 2 销售统计(转自ifanr)

    eBay 平台 iPad 2 销售统计 郭磊 于 2011-4-2,00:43 Comments (4) 归类于:Apple/iOS, 业界趋势/Trend, 信息图 标签: Apple, ebay, iPad 2.iPad 2 代 3 月 11 日开始在美国公开发售,全球其他国家的苹果商店都要等至少两周之后才开始发售。eBay 就统计了在这两周时间内,通过这家电子商务网站售出的 iPad 2 代数量和价格等信息,并用当前风靡的信息图形式呈现给我们。 [img src="http://www.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1/04/ebayipadinfographicv0.3red_thumb.png" width="600" height="475"] 点击可见大图 在这两周时间内,eBay 平台上共售出 12000 台 iPad 2。其中只有 35% 被美国以外的用户所购买,这一比例比 iPad 发售之初下降很多,当时美国用户购买的比例恰为 35%。 这些通过 eBay 出售到美国以外的 iPad 2,分别有约 500 台被加拿大和俄罗斯用户购买,紧随其后的是来自香港、日本和英国的用户,各购买了约 350 台。在这 12000 台 iPad 2 中有 51 台被大陆用户收入囊中。 而从被售出的 iPad 2 型号上来看,最畅销的还是 16GB WiFi 版,占总量的 30%;让人多少有点意外的是位居次席的是 64GB 3G 版,占总比例的 23%;随后依次是 32GB WiFi 版、64GB WiFi 版、32GB 3G 版,购买人数最少的是 16GB 3G 版。 为了第一时间入手 iPad 2,付出些额外的代价也是难免的。16GB WiFi 版的在 eBay 的平均成交价格是 697 美元,比官方售价高出了 198 美元;64GB WiFi 版比官方售价高出 264 美元,64GB 3G 版甚至比官方售价高出了 406 美元! 虽然这个数据量不大,也谈不上什么全面,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看到一些有趣的信息。比如什么型号更受欢迎,什么型号市场接受度最差,为了入手 iPad 2 用户愿意付出多大成本。
  9. 刚加入catfan,和大家打声招呼!
  10. iPhone 5 将有哪些改进(转自ifanr)

    iPhone 5 将有哪些改进 积木 于 2011-4-3,12:48 Comments (7) 归类于:业界趋势/Trend, 前缀分类, 设备 标签: Apple, iOS5, iPhone5, LTE, Natural language voice interface, NFC. [img src="http://www.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1/04/iphoneios5lock110324170440_thumb.jpg" width="480" height="360"] AllthingsD 认为,iPhone 5 的改进可能包括:自然语言界面、LTE 芯片,NFC 功能。 自然语言界面 关于自然语言界面的猜测来自于苹果最近的两次收购,一是去年 4 月收购 Siri,Siri 是一个开发虚拟个人助理的公司,其技术包括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语义化网络搜索。二是 2009 年时收购 PlaceBase,一个地图开发公司,专注于使用私人和公共数据来进行地图增强。这些收购动作,加上苹果即将建成的数据中心,都让人猜测苹果的下一步动作可能是自然语言界面:即通过对用户自然语言的识别进行智能化数据处理,包括搜索、助理、语音导航等。 LTE 芯片 Verizon 已经开通 LTE 网络,而 AT&T 也准备开通 LTE。在这种情况下,苹果很可能采用高通升级的 LTE 芯片,从而使 iPhone 5 同时与 AT&T 和 Verizon 网络兼容。 “我们相信苹果的下一代手机将支持 LTE,使同一芯片与 AT&T 和 VZ 兼容(当 AT&T 的网络准备好之后,可以打开 LTE 支持),”Jeffries 的分析师 Peter Misek 说,“同时,我们认为 iPhone 5 将采用高通的新芯片,在芯片上集成 GPS 和 WiFi(未来的 Socket 将支持蓝牙和 NFC)。 云端服务 关于云端服务,Peter Misek 认为苹果将在下一代操作系统中融入更多的云端服务,这项工作的完成将超出预期的时间,并使下一个 iOS 版本的发布推迟到夏季或秋季。 AllthingsD 谈到的都是属于比较重大的改进。而在 iOS 的下一个版本上,我期望看到用户怨念已久的小问题获得解决,比如通知系统、文件共享、多任务、iTunes 无线同步等,尤其是通知系统和多任务,iPhone 的表现远落后于其它平台,已经是必须改进了。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