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got password?
hellion
  1. hellion

    D3与现实

    玩D3的,總會有一幫人在「指導」別人,就像是現實中的所謂「成功人士」一樣,發表自己的天賦配置。而且以各種不同標題來獲得別人的注意,往往在一批屌絲跟進後,才發現,自己真沒那個人說的那麼輕鬆去SOLO。 其實他們發表出來這些的天賦配置,80%都是爛得很。估計他們自己也知道很爛,但還是想要說出來。要我的話,也會說出來。為什麼?因為沒人說你是騙子,在這個以最後結果定結論的世界裡,就是可以這樣做的。 你說你用這配置可以掃蕩哪裡,是的,你還可以出視頻。所以,你說這個配置很犀利,那麼它就是很犀利,當然是對於你來說的。 因為D3是一個以裝備為主的遊戲。總共只有四個章節的遊戲內容,裝備隨機產生屬性值。從AH的價格可以看出,同一等級,同一部位,好的可以上億,爛的就只能分解(價值幾百)。這也就注定,裝備決定了99%的結果。另一種說法就是,裝備好,天賦隨便配都行。 那些發表爛配置的人,當初也是屌絲,跟隨過某人的爛配置。 現實中也一樣,當你成功了,你說的什麼,就是什麼。因為這個以眾多平民的血汗為基礎,金錢和權力控制一切的社會裡,注定你用正常的路是實現不了自己的夢想的。當你實現不了目標的時候,很自然的會想,自己肯定還有什麼地方沒做好。就像很多人求神拜佛一樣,生怕少敬了哪個神仙,自己的努力就白費了。或者說,自己沒好運,肯定是得罪了哪位神仙。 看到這麼多的「成功學」,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他們說的那些東西,完全救不了你。你沒成功的根本在於,你沒錢,也沒權,甚至連靠山都沒有。
  2. hellion
    好吧,从没看过一集 生活大爆炸。但在豆瓣电影里的萤火虫页面里看到某人的评论。引用的就是,谢尔顿多次提到萤火虫这个科幻剧。说是,没看过萤火虫(电视剧)的,不算是科幻迷。要以前,第一反应就是喷他。相对来说,不喜欢别人否定自己的喜爱。不过,早已不再是看着圣斗士就热血沸腾的年龄了。稍想了一下,自己真不算是什么科幻迷。总不能听过两首歌,就说是乐迷;看过几场NBA就叫篮球迷吧。如果真的很喜欢科幻,而且你看得足够多,那么你肯定会看到这部经典的科幻剧--萤火虫(Firefly)。
  3. hellion
    為什麼感嘆,傳說這可以減輕壓力,可能只是短時間的,像酒一樣。
  4. hellion
    突然想起了同學一個魔獸世界的人物,薩滿祭司,叫“有文化真痛苦”。
  5. hellion
    對於失去的東西並不在意。曾經期待的,也是從沒有實現過,也就不再去想這些了。現在還努力地活著,其實僅僅是對匆匆而過的人生不甘心罷了。
  6. hellion
    这个世界从不缺新闻。如果你要看新闻,你可以上网,可以找到很多垃圾。但我不认为很多人有担任编辑的才能、时间或兴趣。所以当你买《纽约时报》,你不是买新闻。你是买判断。(You're buying judgment.) --《纽约时报》家族的第三代掌门人Arthur Ochs Sulzberger
  7. hellion
    一直都有很強烈的輪迴/循環感覺,相信按照長輩/成功人士的做法,自己也能辦到。可是,事實是直到現在絕大部分都是辦不到的。當發現手中的材料已經差不多成型,而又做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時候,或許已經太遲了。
  8. hellion

    Dean Gray - Novocaine Rhapsody [American Edit]

    [audio src="http://freemp3host.com/mp3/8662/Dean Gray-Novocaine Rhapsody [freemp3host.com].mp3"]
  9. hellion
    the who -- behind blue eyes
  10. hellion
    為了在全社會製造出一個禁忌,負責實施的團體必定既不是特別強大也不是特別弱小。如果一個團體強大無比自信,它根本不會在乎別人的抨擊。美國人或者英國人對外國媒體的詆毀就這毫不在意。但是,如果一個團體太弱小,就會無力推行禁忌。 --『黑客與畫家』
  11. hellion
    大概知道了,为什么这么喜欢带迷幻/梦幻色彩的电子乐。一种想逃离这个世界,而另个世界更冰冷,却不再有悲伤和痛苦。
  12. hellion
    沒錯,成年人不知道孩子們內部發生的事。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在抽象意義上,成年人知道孩子的行為有時是極端殘酷的,這正如我們在抽象意義上知道貧窮國家的人民生活極端艱難。但是,像所有人一樣,成年人不喜歡揪住不放這種令人不快的事實。你不去埋頭探尋,就不會發現具體的證據,就會永遠以為這件事是抽象的。 --『黑客與畫家』
  13. hellion
    当你们遇到沮丧的事的时候,如何恢复。人啊,根据重新振作的方法,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看着比自己卑微的东西,找寻垫底的借以自慰。另一种是,看着比自己伟大的东西,狠狠地踢醒毫无气度的自己。 --《银魂》19
  14. hellion

    心情应该高涨还是应该平静下来?

    许多家长跟我说,他们在辅导孩子功课的时候总是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因为他们越努力试图让他们的孩子坐下来和集中精力,越适得其反,孩子们则跟他们争吵,感到不安。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就范,他们会威胁、教训或取消孩子的某些特权。但是,这样做并不能让孩子乖乖听话,结果反而更加糟糕。 孩子跟父母争论,焦躁不安,或干脆走掉,表明他们想反抗或逃离,因为孩子在潜意识里是担心的。而他们外在的表现则是无聊或蔑视父母。但是,在内心深处,也许孩子本人没有意识到,他是在害怕自己不会做功课,犯错误,或者做得比同学差。孩子分泌了过多的肾上腺素。父母对孩子的威胁只会使孩子分泌出更多的肾上腺素,从而离开注意力专区,孩子会感到不堪重负,从而导致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记得那次骑马,当返回农场时,我已经吓得僵在马鞍上,几乎魂飞魄散了。如果当时有人大喊让我集中精神骑马,我很可能会委屈得掉眼泪了。当时的我需要做的是:降低自己的肾上腺素分泌水平,以便集中精神。我只能慢慢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直到我放松,才能重新返回自己的注意力专区。 -- 「注意力曲線」
  15. hellion
    这就好比一个政客,他想让选民忘记糟糕的国内局势,方法就是为国家找出一个敌人,哪怕敌人并不真的存在,他也可以创造一个出来。一群人在一起挑出一个书呆子,居高临下地欺负他,就会把彼此联系起来。一起攻击一个人,所有人因此就都成了自己人。这就是为什么最恶劣的以强凌弱的事件都与团体有关的原因。随便找一个书呆子,他都会告诉你,一群人的虐待比一个人的虐待残酷得多。 -- 「黑客與畫家」 P.7
  16. hellion

    多重任务到底是好还是坏?

    在当今世界,我们都任务繁重。当你阅读至此的时候,很可能你还吃着零食,听着音乐,或者在飞往芝加哥的飞机上。而我们的难题是:多重任务到底是节约了还是浪费了时间? 倒U形曲线解决了这一问题。如果你动力不足,多重任务则是件好事,因为多一项额外的活动就增加了刺激,让你重返注意力专区。比方说,你在捣弄一些代码的时候思想开始开小差了。你发觉自己开始感到无聊,所以打开电脑下载一些摇滚音乐的MTV,不时地看上几眼,好继续自己的工作,这新增加的刺激就可以让你自己重返注意力专区。 如果你处于曲线的末端,你的脑子已经在超速运转,那么多重任务只能使事情变得更糟。比方说,你正赶在项目的最后期限前完成它。小组其他成员不断来电,发来电子邮件或即时信息,甚至有人走到你的办公桌前来打断你的工作。你的思维就是在竞赛,如果你情不自禁地下载一些摇滚音乐的MTV,增加的刺激肯定会影响你的工作业绩和工作效率。 也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形:你正在捣弄计算机代码,你感到厌倦,便下载了一个摇滚音乐的MTV,但是它太吸引人了,你甚至停下忙碌的工作专注地观看它。这样的话,你已经增加了自己的刺激,但增加得太多。你的注意力专区倾斜了,新的问题代替了原有的问题:现在你陷入了拖延,注意力从曲线的一端摇摆到了另一端。 MTV结束后,你还是感到兴奋不已,但你需要时间来重新进入工作状态。你努力想重新工作,但是跟刚才的MTV相比,捣鼓代码的工作比以前更加无聊。你开始重新工作了,但又忍不住开始聊天或者查收自己的电子邮件。多重任务让你不那么疲倦了。但是副作用是你不再那么用心地工作了。你沉浸在查收笑话邮件并将其转发给朋友们分享的过程中,直到你猛然看到时钟,才突然意识到已经浪费了大好的时光。你不得不再次强迫自己重新回到手头的工作中去。跟刚才相比,手里的工作更加无聊了。于是你继续浏览有趣的邮件,检查更新RSS新闻链接或流连于你钟爱的博客。这样,原本可以一小时完成的工作,你竟然用了半天还没有完成。     -- 注意力曲线:打败分心与焦虑(数字化时代寻求最佳状态)
  17. hellion
    没有什么比死亡更宁静。
  18. hellion
    到了终点,是不是要庆祝一下。今晨,老人走了。85岁,本命年。
  19. hellion
    在一个人产生良知之前,折磨就是一种娱乐。-- 《黑客与画家》 P.6
  20. hellion

    中国的逻辑是怎样死亡的?

    [link url="http://blog.caijing.com.cn/expert_article-151317-12850.shtml"]  如果一个国家的各种理论都是建立在“指鹿为马”的基石上,那么这个国家要想不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本身也就是不符合逻辑的。不幸的是,中国千年的历史正是这样。鲁迅先生说中国人在铁屋子里昏睡了千年,其实是非常真实的描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   中国有术而无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国缺乏逻辑学。中国的文化的源头没有出过亚里斯多德式的人物。中国第一个真正的逻辑学家是当代学者金岳霖先生(1895-1984),而且他也是从美国的大学里学得的逻辑学,他的逻辑学著作《逻辑》、《知识论》的问世,中国才算是有了真正的逻辑学。一个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民族,什么混帐逻辑,混帐思维都会横行天下。中国数千年来的一治一乱,每个政权都出自枪杆子,正是因为缺乏了逻辑的民族,自然就会缺乏论理的能力,暴力滋生的地方,道理就自然消失,而逻辑也就变得没有必要了。   中国自古是一个讲“中庸之道”的民族,凡事都讲中庸。最早出现中庸说法是《尚书·大禹谟》中有所记载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后来程子有言:“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孔子也曾经有过“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扣其两端而竭焉”和“过犹不及”之类的说法。中国的古文因为叙事背景的缺乏,后人很难作出完全合理的理解,每一代人都只能够作出一个大致的判断。对于那个“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解释有多种多样。明朝的王阳明在回答其学生关于“惟精惟一”的提问的时候,曾回答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者,皆所以为惟精而求惟一也。”(《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13页)算是对中庸之道有了一个比较彻底的解释。因为,无论是“允执厥中”也好,还是“执其两端而扣”也罢,“不偏不倚”、“执其两端”,都只是一个虚拟的说法。笼统地说来自然是这样的。但是,你怎么知道一个事件的两端在哪里?因此,还是王阳明懂得比较透彻。要明事理,必须“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但是,倘若没有逻辑学,缺乏逻辑思维能力,那么,要想审问、慎思、明辨,恐怕远非易事。知行合一,谈何容易。事实上,中庸之道,无论怎样解释,在知行合一的问题上,其实就是变成了各打五十大板,凡事和稀泥。因此,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反正是各打五十大板,过份也是这样,不过份也是这样。为了防止自己在打五十大板上吃亏,就必须“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因此,在“中庸之道”指导下的中国人,其行为常常并不中庸,相反,极易走极端。因为,这里没有精细的道理可讲,所作判断的依据,就是在事态控制之前,各退五十大步或者各打五十大板。当然,这样一来,事先坚守本份的一方是要明显吃亏的。中国矛盾多多,喜欢窝里斗,其根本要害就是缺乏逻辑分析能力,缺乏讲道理的习惯。即使是所谓教育,也多是口号、标语、语录等独断语句充斥其中。有时不受教育尚且能够以朴素的逻辑思考一些问题,一受教育,则变成了一脑袋瓜子浆糊。   因此,在中国,不讲逻辑,是有其源远流长的文化根源的。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本来是好好学习西方逻辑思维的好时机,无奈,中国千年酱缸文化的巨大传染性与巨大惯性,在中国最需要科学、需要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不合时宜地又引进了德国黑格尔、马克思的辩证法。这辩证法本来建立在西方逻辑学的基础上,问题还不大,毕竟他们有着千年的逻辑基础,人们在使用辩证法的时候,不至于昏暗到分不清黑白,看不清天地。但是,来到中国就不同了。这种似是而非的辩证法思维,与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一拍即合,在中国的昏庸文化之上,再来一点和稀泥的西洋法术。因此,在中国由上至下,通过教育,世代相传的一套标准话语体系出现了。如既黑又白,既错又对,既上又下,既左又右,既这样,又那样,把这样与那样有机密切地结合起来。到处拉郎配,搞统一战线。弄得整个社会,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就是你的,天就是地,地也是天,白就是黑,黑也就是白。即使罪恶滔天,那也是前进中的曲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犯再大的错误,也只是光明道路上的一小段曲折。一切都是相对的,一切都可以调和折中。先有党,后有国。党大于国,也大于人民。比如X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至上”的本来意义就是“最上”的意思。比如,“至尊”,就是最尊,九五尊就是皇帝的意思,也就是没有更尊的了。但是,“三个至上”,在逻辑上就存在问题。如果按照“三个至上”的思维,奥运会就得在同一个项目上设三个金牌,银牌铜牌都取消算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段话用逻辑规则来分析也会有问题。既是党的领导,人民又如何来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怎样有机统一?既是党说了算,那么依法治国又怎样个治法?如果只是自己管理自己,监督自己,那么,又靠什么去约束权力,使权力不被滥用?因此,在中国富有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常常就是危险分子,难怪郑板桥总结自己的一生,得出活在中国必须要学会“难得糊涂”,才能够安全地生存下去的人生经验。其实,在辩证法教条下发展起来的教育也是同样一塌糊涂,所提出的口号常常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智育为主,体劳结合,全面发展。说了半天不知道究竟要表达什么。德育为先了,智育又要为主,最后还要全面发展,干脆说全面发展不就是了?教学理论也是这样:教师是主体,学生也是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因此,教学理论是双主体论。就像教学理论突然变成了一条“双头蛇”一样,想起来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这种思维的含糊不清,就是所谓的辩证法思维的产物。在这里难免讲一大堆全面、客观、发展与联系的空洞无用的废话,表面是面面俱到,客观全面,其实是等于什么都没有说,什么也都没有说清,但是,他又实实在在地说了,整天在这里玩文字游戏。   其实我们也不难明白,世界上发展得好的国家,都不会用这一套辩证法教条来控制所有人的思想,人们真正需要遵守的规则就是形式逻辑规则,特别是逻辑的三大规律:即矛盾律、同一律和排中律,除此之外都是在讲鬼话。所以,中国如果要发展,先得从亚里斯多德的形式逻辑学开始,在逻辑学的基础上,学会真正的审问、慎思、明辨与笃行。只有这样,中国才可能会真正发展起来,中华民族才会有复兴的希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