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got password?
lucifer
  1. 换张小头像…………………………
  2. 送一曲无伴奏大提琴曲的试听

    [img src="http://catf.me/photos/70e0e7e4e90d25b033c66c353d379e6a.jpg" width="640" height="640"] [audio src="http://mu6.me/file/1121"]
  3. 【露茜分享·古典音乐馆】送给I姐姐的大提琴作品两套:巴赫《6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贝多芬《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虽说是点名赠送,但仍然拿到群邮件里共享了 凡曾给我留下邮箱的同学,也一并发送 [img src="http://catf.me/photos/3e4ef9a7e51e0771472000f2cd09e36c.jpg" width="640" height="640"] 巴赫:6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大提琴演奏:Mstislav Rostropovich(姆斯季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1927-1997)俄罗斯人,大家可以百科一下他,算是20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演奏家,没有之一。 专辑简介: 来自巴赫的无限喜悦:谈巴赫的《大提琴无伴奏组曲》 作者:罗斯特罗波维奇 “现在我得鼓足勇气去灌录巴赫的所有组曲……” 巴赫的情感“在规模上与莎士比亚同等宏伟” 演绎巴赫时最难达到的是一种必要的平衡,在人的情感(确切如巴赫所属的心)与严肃而深奥的演奏外观之间的平衡。巴赫没有浅薄或不定的情感,没有骤降的愤怒,没有不好的话语和短促的允诺——他的情感在规模上与莎士比亚同等宏伟,与地球上所有的人,从最北端到最南端的族群都相通。 巴赫在他的组曲中传达的就是这些基本的情感。它们要求的不只是轻微的探讨,但你却无法自觉地让你的心脱离这个音乐。这是我的演奏必须解决的最大课题。我知道我的演绎并不完美——我们离完美演出巴赫远得很,从许多朋友处我明白我必须找到介于浪漫狂想演绎的巴赫与学院派枯燥之间理想的中介。很不容易,可想而知。要找到心灵与之回应,而又不矫造于本性的事物是困难的。 大提琴组曲——“来自这个音乐天才的无限喜悦” 这六个组曲的声调色彩:G大调是明亮的色彩;D小调是悲伤而强烈的;C大调是灿烂的;降E大调是庄严、带着不透明浓度的;C小调是一种暗而强烈的颜色;D大调是辉煌的调性,如一束阳光般眩目耀眼。这些交互作用——贯穿全套组曲发展的方式,给了我对这音乐工作时的独特洞察力。这些组曲提供了很棒的技术挑战,尤其是原来为五弦大提琴而作的第六组曲。有人或许会称第一组曲是青春的。它的长度最短,而且是大调,其后每一组曲在结构的复杂程度上是递增的,连前奏曲也不例外,直到第六组曲——我认为它是独奏大提琴的“交响曲” ——到达了终极的颠峰。依我所见,那些前奏曲便是每个组曲最本质的乐章,它们非常多样且包含了巴赫音乐最深奥的理念。 第一号组曲——“明亮” 如同人天生而单纯的呼吸的结构,乐句产生出的能量(吸气)直到它企及某一点时而开始放松(呼气)——一种产生与消退的过程。巴赫概念中的美丽与辉煌就在于实际上这些前奏曲都不利用旋律的这个事实,在那里只有组织,结构与韵律——形式与色彩的鲜明。巴赫不需要旋律,他的作品是以美的概念写成的:乾净的组织与音调的色彩。我不喜欢他们很悲剧地企图去强调一个不存在的旋律,这是个很傻的想法。如果他需要旋律,巴赫自己就可以写出更加无比美丽的旋律。 当然一个人可以无休无止地去分析巴赫的音乐,你可以分析每个音符、每个乐句、和弦、旋律与对位法——所有音乐提供出的、还有存在于真实声音中的事物。无论如何,我只是希望专注于一些小细节,藉此解释巴赫理念的深度,同时指出这些音乐浑然天成的单纯。 第二号组曲——“悲伤而强烈” 这个组曲直接在价值上以其深奥与小调性的悲伤而强烈的感触与第一号组曲形成对比。巴赫在这个前奏曲中开场三个音符的使用,总是让我充满敬畏与赞叹。只是三个音符便构成D小调的完整色调,同时完成了一个五度音程。 当我演奏第二号组曲时,我感觉像个歌唱者,旋律界域扩张或收缩 直到最后整个旋律歇息在单一音符的方式,这种在不同音域的空间性方位空置旋律线的能力,便是巴赫音乐最璀璨而创造性的特征。 这个组曲有一个很棒的萨拉班德舞曲,可能是所有组曲中最最哀伤的,它有着一种特殊的直线与率直,一个音乐的隐痛、像一个入神祷告的人,你不是在为听众演奏这音乐,你是为你自己演奏,听众仅仅只是窃听者,听到的是来自孤寂、来自一个艺术家全然沉浸于音乐时的白热化张力的一瞥。我经常对所有感觉悲伤的人演奏这首萨拉班德。 第三号组曲——“辉煌” C大调,一个辉煌的调子,它作为基础的音调,所有乐章都从C大调开始与结束。 一些调性瞬间的变迁像晴空中的小云朵,而有些变迁是相当遥远的。持续音是巴赫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时当巴赫开始环绕持续音的音型,我甚至觉得在肉体上受着苦。比如在D小调的前奏曲,它像一根针穿刺着音乐,像一个鳞翅类学者将一活蝴蝶钉在他的板上,蝴蝶绕着针在痛苦中旋转着,无法让自己获得自由。这就是巴赫运用持续音对我的影响,我也似乎在折磨中旋转于针上,只有当回到主音我才体验到解脱。这就是一直令我赞叹的巴赫天才最精细的截面之一。它以强大的内在力量与一种到达音乐核心还有尽我所能去演奏的渴求来填满我。 第四号组曲——“庄严而不透明” 巴赫大提琴组曲的前三个前奏曲都是以十六分音符的单一节拍写成,但是在以降E大调,一个庄严而不透明的调性写成的第四号组曲中,却是以八分音符进行的,比其它前奏曲慢上一倍的节拍进行。然而无论和声自始至终再怎样美丽,再怎么发展怎么转调,巴赫明白它有变得多少单调起来的危险。 萨拉班德舞曲是我的最爱之一,它有着自己的伴奏旋律。还有吉格舞曲,猛烈、高难度,带着它烈火般的暴躁气质与坚定、不屈不挠的节奏。 第五号组曲——“黑暗” 我已经拉了第五号组曲中的萨拉班德舞曲一辈子,它始终让我赞叹与感到愉悦。这个单音的谱曲仅仅只有几行,但对我而言它却代表了巴赫天才的精髓。它的暗黑的旋律设计如此不寻常地与现代音乐相似。单单第一个乐句体现的想法便如此不可思议,仅仅这里就抵得过许多作曲家成册的作品。这个萨拉班德舞曲的旋律在与你的呼吸同样的速度、同样的节奏、同样的气息与同样的脉动以一路蜿蜒前进。无论我演奏得多慢,我总是感受这个乐章永恒的流动,永恒……对我而言,不管这节奏,这流动步调绵延得多长,一年、两年、十年或一百年,这个速度绝对不可以缓慢下来或增快进行,它应该拥有自己内在的脉动与力量,因此不允许速度的增加与流失,如同平行线永不交叉。这个规律鼓动节奏、生命与永恒的触动也是这样在相同的脉动中永远持续。当你结束这首萨拉班德,时间似乎以同样的步调继续着,你的呼吸在同样的节奏中继续着。这些旋绕翻转的旋律线多美呀。 第六号组曲——“阳光” 第六号组曲以D大调写成,是阳光与凯旋的调性。对我而言这是所有调性中最喜悦的,就像触及环宇每个角落的贝多芬《合唱交响曲》的终乐章。巴赫的第六号组曲以胜利、喜悦、人类的统一、友谊与爱的调性写成,这个最后的组曲扬威于全系列之上。它代表大规模的欢乐的统合。第六组曲对我而言就像是大提琴独奏的交响曲,在调性与色彩上,它迥异于其它组曲,但在许多其它的方面,它同时也迥异于所有他所写过的作品。 演奏巴赫,就如同到教堂倾听上帝的声音,我在一个有阳光的日子从事这个组曲的开端,我一直梦想着在一个有阳光的日子走进一座钟声正响着的教堂,刚好巴赫在这个前奏曲中使用了回音效果,一个令我想到钟声在两座教堂中响着的效果,一座很近,另一座离得较远。透过参与这个天才的音乐,我体验了无限的喜悦——六个组曲赋予我的喜悦。 最后的和弦将我引到位于美好的法国小镇弗哲雷的这个教堂。夜晚降临,很冷。夜晚在这样一座大教堂里独处有着一种特殊的感觉——一座建于900年前的教堂,天气很冷,但一个人被那些人类的心灵温暖着。那些人奉献了他们不可置信的努力,创造这座题献给抹大拉的玛利亚的教堂。我想告诉你为什么是在弗哲雷这里,这座特别的教堂里,选择采取大胆的步骤并录制了这些组曲。当我第一次走迸这个教堂,我看见了这个内部建筑的节奏,去除所有奢侈品、毫无巴罗克式的装饰与装饰性的附加。我看见了线条的朴实与这个圆拱建筑的节奏,这非常强而有力地让我想到巴赫音乐的节奏。 对我来说,似乎我找对了地方。 [img src="http://catf.me/photos/8ee6b8d881d7d44d454c821ec8c41ff2.jpg" width="640" height="643"] 贝多芬: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及为大提琴和钢琴所作的变奏曲 大提琴演奏:Mstislav Rostropovich(姆斯季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1927-1997) 钢琴演奏:Sviatoslav Richter (斯维塔托斯拉夫·李赫特 1915-1997)同样也是俄罗斯人,首屈一指的钢琴家 专辑简介: 《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日本唱片艺术名盘300》之权威 大提琴的音色天然地有一种悠悠愁绪,带点抑郁的哽咽,贝多芬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让大提琴的歌唱悲戚而感人,贝多芬的大提琴奏鸣曲被人誉为是大提琴音乐的新约圣经,一共有5部,首首旋律美妙,充满热情,完全与他的小提琴奏鸣曲一样优美。这五首堪称精华的乐曲在钢琴的陪衬下让大提琴不至于沉溺在过份的忧郁之中,使它听来忧柔之中兼收刚强。 在唱片史上,罗斯特波维奇、里赫特这两位大师大师堪称典范的录音属于该套作品的决定性版本,于1963年和1967年以立体声方式录音留存于世,Philips再将当年的LP经现代数码混音改善,于1994年推出双CD套装,把这部分名演一次性收录,更添收藏价值。 贝多芬写了五首大提琴奏鸣曲,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却涵盖他重要的创作时期。第三号献给贝多芬的挚友暨大提琴家,年轻的葛莱亨斯坦男爵。罗斯特罗波维奇和李赫特的搭档这一回完成三连霸,罗氏身为当今大提琴演奏泰斗,此版1961年的决定性演出,获五位评论员一致的推崇。以总得点24点的优异成绩称霸,就算祭出再多的形容词,以焦法表示本版的伟大。第五号与第四号大提琴奏鸣曲一样都是三乐章的古典形式,曲风呈现晚期圆熟的风韵,与第四号的幽默相比,第五号此曲宗教含意较浓。罗斯特罗波维奇以富丰想像力的自发思考,挥洒出第五号本曲的魅力。与李赫特细腻的对话,对听者的诱惑力相当强大。 ———摘自唱片圣经
  4. 淫淫相爱………真是艹蛋的公共主页啊…
  5. 碎叫去了…亲们……
  6. 晚上最好不要进食…尤其是睡前三小时…但也仅仅是最好不要而已…食量以第二天醒来后不会觉得痛苦为限………
  7. 听到我爹把电源开关咔嗒一按…我就知道我的wifi已经华丽地断了……
  8. 草了,痘痘都长到耳廓子里了........真讨厌
  9. “富有的单身汉必定需要一位太太,这是条举世公认的真理。”﹣﹣简•奥斯汀 几百年来,英国文学发生了数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几乎影响了所有作家的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奥斯汀经久不衰。同时这个小说开头还入选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开头排行榜
  10. 春天天干物燥,小心感冒,多喝水,多锻炼
  11. 想起第一次被淘宝店主喊亲的时候,心里还是恶心得要死的:seiTM和你亲啊!
  12. 虽然腿有点小疼…但还是坚持完了跑步的指标…顺便说在路上看到一个也在跑步的女性…身材匀称,黑长发,黑短褂,黑短裙,黑丝袜,白球鞋,感觉特有范儿…于是超过去借故转脸一看…好吧还是难以避免的又是个背影杀手…借着极其昏黄的路灯我都能看清她脸上的皱纹…实在是桑不起…但转而想想,人家这么大年纪身材还能保持的这么好,还能穿得这么潮…各位亲们是不是应该学习一下的说…
  13. 哈农库特本是一位古乐派指挥,但他在海顿的《创世纪》里居然把原本用于伴奏的羽管键琴换成了钢琴…虽然有点奇怪…但效果还是蛮出众的说
  14. 我艹了,想不到爪机的7键出来不是“是”,或者“去”,或者“啥”神马的,而是“亲”…真TMD 够了啊!桑不起啊桑不起!
  15. 转自饭否“人类行为学徒”:心理学家萨姆·格斯林博士在对4500人做了人格调查后发现,那些认为自己是爱狗者的人,比爱猫者多了15%的外向,13%的随和以及11%的责任心,而爱猫者比爱狗者多了12%的神经质和11%的开放性。因此,许多敏感、有创造力的文字工作者或者艺术工作者以及从事发明创造的人大多都爱猫
  16. 我刚刚在@心理成长 做了#社会适应能力测试#,我的#社交适应指数#是:70 推荐你也来做一下:[link url="http://types.yuzeli.com/survey/social20/"] ……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17. 今天流行做各种测试么……
  18. 临走前给钢笔开刃
  19. 又肆一个木碎凿叫的宗午,揍不应该藏肆的.....
  20. 我肿摸脚得那个测试好像是个人就抑郁......也就新生儿可能不抑郁.....但如果他吃了毒奶粉神马的应该也抑郁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