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got password?
lucifer
  1. 我今天好像被fo了50+次,难道我现在要进军话痨等级了么
  2. [link url="http://www.gokuai.com/f/sG48R640v2BF5e1L"]好吧我再贴一遍 我的古典音乐普及第一期的地址,王婆如果不自夸是卖不了瓜的……
  3. 音乐知识:奏鸣曲

    我一直反对“听古典的都是高雅有文化的人”之类的调调 但如果又说“古典不高雅”则又是自欺欺人 因为古典音乐的确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作为依托 而且听的话也需要适当的了解其中的知识概念 而“奏鸣曲”这个概念,则是需要“掌握”的概念之一 我们稍微先知道“奏鸣曲”就是“快慢快,ABA”的“总分总”结构 也不先看维基百科什么的给它的枯燥而原始的概念,因为就算这个非常简单的结构的形成也经历了差不多半个多世纪的时间。 我想起自己看的一个音乐教育类的节目里,一个音乐学教授这样解释奏鸣曲:“奏鸣曲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结束部,而呈示部又分主部和副部主题,举个例子说,去看戏的时候,有男女两个演员,他们就是呈示部的两个主题,一开始男主演上来亮了一下相,然后女主演上来亮了一下相;接着他们都上台,算是交代他们俩的关系,最后他们又各自亮相便下去了。” 简单的说“奏鸣曲”的基本结构就是“A-B-A”的前后呼应、中间展开的完整结构 具体的说它的基本结构就是“呈示部 - 展开部 - 结束部”,呈示部一般呈现两个在调性、情绪上都对立的两个主题,即“主部主题、副部主题”,然后展开部就是取出一个主题里一个简单的结构进行发展,至于能发展到多远取决于作曲家,当时的时代限制或是奏鸣曲的本身发展状况。 奏鸣曲既是一种曲式结构、亦是一种音乐体裁,比如一般三乐章的钢琴奏鸣曲,三个乐章也是“快慢快”的结构,而每个乐章基本也是呈现出“ABA”的基本结构;而后来四个乐章的交响曲,则是在第二和第三乐章之间加了个“小步舞曲或谐谑曲”的乐章。 后来又有变奏奏鸣曲和回旋奏鸣曲两种变化形式 变奏奏鸣曲则是给一个主题,然后不断给这个主题进行润色和变化 比如拿“口”字当主题,然后以此为基础,便有“日-田-国-园……” 回旋奏鸣曲则也是一个主题,然后展开、主题、再展开、再主题 格式即“A-B-A-C-A-D-A……” 至于变奏曲和回旋曲能发展多远,基本上取决于作曲家自己 举例说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就是我们小时候唱过的“一闪一闪亮晶晶”)主题后面有七八个变奏;而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则是前后有两段相同的咏叹调中间有三十段变奏。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曲式的变化,奏鸣曲也呈现了多样性,比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就把谐谑曲提到了慢板乐章的前面,而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为了表达一个痛苦绝望的感情,让最末乐章为慢板,让人感觉非常的不安和压抑。至于到了现代和当代,奏鸣曲这种简单的结构难以满足作曲家对音乐形式的挖掘,已经支离破碎了。 就我发布的15首音乐而言,第1,4,6三首是较严格格式的奏鸣曲,第2首是回旋曲;以钢琴独奏的《土耳其进行曲》为例,第44秒是主部和副部的分界线;第58秒进入展开部,第1分56回到再现部 如果上面说的还不太好理解,我们就拿流行歌曲来说吧=。=||| 其实我觉得流行歌的格式应该是有自奏鸣曲的结构渊源的 一般就是“主歌 - 高潮 - 副歌 - 再主歌再高潮” 比如周杰伦的《千里之外》: “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开头就是呈示部的主部主题 “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则是副部主题 中间四句小Rap是展开部 后面则是再现部 再如Westlife的《My Love》: “An Empty Street”就是主部 “So I say a little prayer”是副部 中间Mark的solo是展开 后面主部没再重现,直接就是高潮部分视为再现 最后可以一下维基百科给奏鸣曲的较严格意义的解释: [link 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5%8F%E9%B8%A3%E6%9B%B2"]
  4. 想去下副本…怒焰烈谷我来了…(垃圾副本…但等级太低没办法)
  5. 从昨晚就开始被fo ,到现在都没停…人气是不是突然的太好了…
  6. 今天我被fo 的很可以了…
  7. 感觉自己的发布已经算是被顶起了,甚是欣慰了…算是本人的农历生日给大家送礼物了…小城镇或是农村都兴农历生日的说…
  8. 三岁小孩儿指挥《命运交响曲》,好吧这是个天才

    [video src="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MwMzU3NzQ4/v.swf"]
  9. 发的曲子推荐用苹果itunes 打开,有完整的曲目信息和内嵌的专辑封面
  10. 希望新来的同学可以先把大小头像加上…
  11. 每刷新一次页面就有人fo …不习惯啊不习惯
  12. 当初就不该有那么高的期望值,古典音乐真是比非主流还非主流的东西…面对现实吧…
  13. 关于如何欣赏古典音乐,本人会在后面的日志进一步谈谈自己的想法,仅是个人想法,这个东西其实怎么听都可以
  14. 西洋古典音乐入门级作品普及 Vol.1

    下载地址: 网盘:[link url="http://www.gokuai.com/f/sG48R640v2BF5e1L"] QQ邮箱中转站,需要大家提供给我邮箱,我来发 格式为 苹果m4a 看到小R制作的MH,也是心血来潮,既然自己听了这么多古典音乐,何不拿出来分享一下,而且感觉大家的口味也是海纳百川,欣赏并接受古典音乐也绝非难事,再加上本人发布的这些曲子也是基本脍炙人口、风格轻快的经典曲目,很易入耳和接受,所以希望这次大家可以多多支持,并希望能给小R制作更多的MH贡献力量。 作品共计15首,就先做一些相关说明和介绍: 1-2:莫扎特 - D大调第一圆号协奏曲: 莫扎特共写过4首圆号协奏曲,都是为他的朋友伊格纳茨.约瑟夫.洛特格布写的,洛特格布原是萨尔斯堡大主教宫廷乐队杰出的圆号手,是莫扎特家的老朋友,后来移居维也纳,只靠演奏圆号难以维持生活,莫扎特父亲帮助他开了一个奶酪铺子,来支持他的圆号演奏事业。在乐谱上,通常用以题献给富有的保护人的位置上,莫扎特写下如下的题献词:“沃尔夫冈.阿马德.莫扎特为可怜的驴子、牛、小丑洛特格布作,1783,5,27于维也纳”,又在左上角写了“驴子洛特格布”字样。由此可见他们之间的友情是非常亲密的。本人尤其喜欢第一首,全曲两个乐章,都是快板,充满非常温情的贵族气质。 3:老约翰·施特劳斯 - 拉德茨基进行曲: 这个不多说,无人不知……相关背景直接百科一下 [link 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71423.htm"] 4:海顿 - 第90号交响曲 第四乐章: 第88-92号交响曲是海顿在艾斯特哈萨担任宫廷乐长期间写下的最后五部交响曲,处于《巴黎交响曲》以及日后声名远扬的《伦敦交响曲》之间。第90号交响曲第四乐章是交响曲的终乐章,也是非常欢快、喜庆,充满舞曲气质 5:海顿 - 神剧《创世纪》选段: 清唱剧《创世纪》,1791年,海顿作为一个誉满全欧的交响乐和四重奏大师,应邀前往英国伦敦访问,正值亨德尔音乐节隆重上演清唱剧《弥赛亚》。这种以合唱为主体的音乐形式的宏伟壮丽,使海顿震惊,尤其是第二幕终场的合唱曲《哈里路亚》,那宽广深厚的感情流露,更令海顿感动得涕泪交流。海顿就此下决心要试一试自己在清唱剧方面的才能,便开始着手创作这部清唱剧。原剧脚本由莱德雷根据弥尔顿《失乐园》的第二章《创世纪》改编而成,据说本剧原是为亨德尔所作。海顿花了大约三年时间(1796-1798)写成了该剧,并于1799年举行公演,十分成功。 全剧分为三大部分,由合唱、独唱咏叹调、重唱和器乐间奏组成。一、二部分分别叙述上帝造天、地、昼、夜、海、风、火、声,以及植物、动物等;最后,上帝又依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人类的始祖--亚当与夏娃。第三部分表现亚当与夏娃因吃了"智慧之果"而被逐出乐园的痛苦,同时以人道主义精神描述了他们因为有了知识和爱情而喜悦。"创造"的过程也被完全世俗化地处理了,以至于人们认为它"与其说是赞美创造的神,不如说是赞美创造的工匠"。这部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洋溢着光明和欢乐,海顿的器乐作品中原有的朴实无华、通顺和谐的特点得到了更加亲切感人的体现。 其中大量生动的描写段落和丰富的想象,如"日出"、"溪流"、"鸟鸣"、"野兽画像",以及序曲中许多新颖的半音和声手法,成为后来浪漫派作曲家们汲取灵感的源泉。(来自verycd) 6:莫扎特 - 钢琴奏鸣曲:土耳其进行曲 同样是世界名曲级的榜单之选,灵动的骑士风格 7-8:比才 - 《阿莱城的姑娘》组曲选段:钟声、法郎多尔舞曲: 作品相关背景: [link url="http://app.cnr.c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01397"] 钟声 一段,以圆号打头,以弦乐开启主题,浪漫而富有激情,可以想象一出乡村田园的舞会 法郎多尔舞曲,前奏气质高昂,以铃鼓为背景,长短笛吹奏主题,比上一曲还要激情…… 9:柴可夫斯基 - 舞剧《胡桃夹子》选段:花的圆舞曲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一向以抒情和旋律见长,这套舞剧则以其梦幻和童话的气氛著名,这首《花的圆舞曲》则更是其中的著名段落,也常在音乐会里单独演奏 10:比才 - 卡门序曲: 也不说了…… 11:肖邦 - 华丽圆舞曲: 肖邦的作品,基本都是钢琴独奏,管弦乐曲仅两首钢琴协奏曲,这首华丽圆舞曲是由道格拉斯改编的交响乐版,也颇有味道 12:莫扎特 - C大调舞曲“La Bataille”: 莫扎特的一曲小品,似乎算不得名作,但好听就够了 13:莫扎特 - 音乐的玩笑: 据说是莫扎特纪念他的父亲而创作的一首略带讽刺性的作品,虽没看过宗谱,但能听出乐队编制是弦乐加圆号,音乐虽然总体轻盈欢快,但却充满不少不和谐的音响,尤其是乐曲的结束的最后几个和弦,非常雷人 14:罗西尼 - 威廉退尔序曲: 《威廉·退尔》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作家席勒的最后一部重要剧作,这部作品以十三世纪瑞士农民团结起来反抗奥地利暴政的故事为题材,歌颂了瑞士人民反抗异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精神。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即是根据这部作品而写,为罗西尼的代表作,体现了其艺术的最高峰。歌剧序曲比歌剧本身更为有名,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节目之一。 这首序曲共分四个部分,连续演奏,是较罕见的分乐章歌剧序曲。 第一部分,大提琴的序奏,富有诗意,出色地描绘了深居的宁静和大自然的美景; 第二乐章,暴风雨场面的描写,天空乌云密布,雷鸣电闪,体现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 第三乐章,描写暴风雨过后,一片清新的田园景色,阿尔卑斯山在暴风雨后又恢复了原来的恬静,英国管奏出的是一个美妙非凡的牧歌风旋律; 第四乐章,号角的合奏响起,这是一首充满光和热的进行曲,为听众所普遍钟爱。乐章开始时的军号声是进军的号召,随后的主题是瑞士军队的写照;音乐充满了罕有的热情和英勇刚毅的精神。 第四部分同样和拉德茨基进行曲一样耳熟能详,甚至会单独演奏,而前三部分听过的同学可能不是很多 15:苏佩 - 轻骑兵进行曲: 同样是世界名曲级的作品,小号吹得非常通透 [link 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099392.htm"] 以上15首作品,希望大家能喜欢,别的不说,大家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
  15. 音乐知识:弥撒曲(Missa,Mass)

    弥撒曲是天主教弥撒祭曲活动演唱的歌曲,是宗教音乐中一种重要的体裁。 弥撒祭曲活动分为“普通弥撒”和“特别弥撒”两部分。普通弥撒所演唱的词与曲均固定不变,特别弥撒则根据教会所日历或婚丧等仪式而有不同。 原为天主教、东正教和圣公会的弥撒仪式所用声乐套曲,歌词使用拉丁文,分普通弥撒和特别弥撒两大类,用于葬礼、婚礼、就职、登基等不同的仪式。宗教改革之后, 新教作曲家也创作弥撒曲,但是内容和形式与天主教弥撒曲有所不同。 早期,弥撒曲是没有伴奏的清唱曲,文艺复兴之后加上管风琴伴奏,17世纪起有了管弦乐队伴奏。演唱不仅有合唱,还有独唱和重唱。 全曲通常包括垂怜经(Kyrie)、荣耀颂(Gloria)、信经(Credo)、圣哉经(Sanctus)、降福经(Benedictus)、羔羊颂(Agnus Dei)等六个乐章。 著名代表作:巴赫《b小调弥撒》;海顿《尼尔森弥撒》;莫扎特《加冕弥撒》,《伟大弥撒》,《安魂曲》*;贝多芬《庄严弥撒》 “安魂曲”: 安魂曲归于弥撒曲一个分支,唱词基本与普通弥撒相同。不过与之不同的是省略了荣耀经(Gloria)与信经(Credo),增加了“震怒之日”(Dies irae)。通常在音乐方面“安魂曲”一次被人习惯了,而在教会(唱诗班有时也是)称之为“追思曲”。这里尤其提一下莫扎特的《安魂曲》,在19世纪初最出名的安魂曲就要算是莫扎特的那部了。但是这更像是莫扎特在为自己写的,因为当他写作完“Lacrimosa”(落泪之日)这一章后,自己就去世了。
  16. 大家早…出去锻炼身体去,自律的人生从提高身体素质开始…顺便坐等李叔的性感的早安…好吧是感性的早安
  17. 睡觉去,自律的人生从掌控自己的作息开始…晚安
  18. 我草…手机一抽,又发两条…
  19. 爸妈睡觉去了,我觉得我可以听一点音乐了,作曲家们用创作来面对现实…我却用这个偶尔来逃避现实…另说卡拉扬的巴赫还真是口味重啊…但日版碟的音效让口味浮云去了…
  20. 爸妈睡觉去了,我觉得我可以听一点音乐了,作曲家们用创作来面对现实…我却用这个偶尔来逃避现实…另说卡拉扬的巴赫还真是口味重啊…
More